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异事 > 手机访问:m.whhjs.com

【图】《三国演义》中的上方谷你知道在哪儿吗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07-15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你知道上方谷嘛?知道上方谷在哪儿嘛?不知道也没事,看了这篇就知道了!上方谷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地名。在《三国演义》中,曾有“火困上方谷”一说。上方谷,因其看似如葫芦,故俗称葫芦谷。

1、上方谷地理

上方谷位于今陕西省眉县境内,谷底入口窄、 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一旦谷内起火,地面的空气迅速受 热膨胀上升,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上升到高处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 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 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 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 上方谷的大火, 司马懿父子三人侥幸逃脱。

三国诸葛一生善于用火,而火烧 上方谷是其最后一次用火的战役,从谋略方面来讲这次战役是一次经典,但从结果来讲这却是一次遗憾。上方谷——形如葫芦之状,内中可容纳千余人,而入口只可通一人一骑。这种地形名人一看便知必有蹊跷,而身为 魏军主帅的 司马懿又怎会不知?原因就在于 诸葛亮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计谋,使 司马懿不知不觉中就上了当,一心认为上方谷必是蜀军积粮之所!司 马懿兵马入谷之后,方知上当,自认必死于此。

2、上方谷战

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便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三国时期,公元234年春天,在上方谷发生了一次大战,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

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筹划作战方案。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了一条妙计。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谷内一块平地,能容纳1000多人,就像个葫芦,正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于是,诸葛亮叫士兵们把干柴、硫磺、火药等埋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山上埋伏着数千名精兵,一切准备停当,诸葛亮开始实施灭魏计划。

诸葛亮叫大将魏延去打司马懿,只准败不准胜,按预先设计的线路败退,一步步把司马懿的军队引入上方谷。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中,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的士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接着,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了谷内的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司马懿抱着司马师、司马昭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司马懿喜上眉梢,连忙说道:“天不亡我,再不杀出去,还待何时!”说时迟,那时快,他们父子带兵奋力冲杀,突破重围。诸葛亮在山上看到这一切,不禁长叹一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来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

3、历史评价

可惜诸葛武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不知山谷风的形成和对天气的影响,上方谷的特殊地形正适合山谷风的形成,遇到高处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雾,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雨救了司马懿。后人皆叹: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4、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话说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

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意思是:完美的计谋有人决定,如何的结果,却只有天能决定,不可强求。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便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

本月排行

    奇闻异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