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异事 > 手机访问:m.whhjs.com

【图】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

来源:www.whhjs.com时间:2019-07-13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钓鱼岛事件,的确激起了全国同胞的最低底线。所以,全国同胞同仇敌忾的对待这个事件,不买卖那个国家的东西。全国的同仇敌忾也引起了一个大的波动。旅游影响了经济,经济影响了军事等,环环相扣。全国同胞的同仇敌忾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你看懂了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嘛?不是很明白没关系,现在你就知道了。

1、关于“同仇敌忾”

成语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成语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恨。指抱着共同的愤恨,一致对付敌人。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多用作褒义。近义词:同心同德、戮力同心、齐心协力、众人一条心。反义词:自相残杀。

2、“同仇敌忾”的相关内容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结构】动宾结构。【辨析】“同仇敌忾”常误写为“同仇敌慨”,应注意。【典故】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愤恨的人为敌人,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大家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其他】亦作“ 同仇敌慨 ”。 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孔颖达 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军备,我自整之。乃同仇敌忾之军国民,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 日本 侵略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3、“同仇敌忾”的【成语示例】

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军民同仇敌忾,拚死一战,宁可头断,不作敌虏,表现出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高尚气节。这一切激起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之心,愤怒的情绪在滋长,急躁的情绪在滋长。这样做,也不是为的讲究排场,为相公婶和绍亮争面子,而是既以慰死者于地下,亦以激励生者同仇敌忾。守卫宛平县和上海的中国驻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同仇敌忾,奋勇抵抗。而清军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英军的劣势情况下,仍能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血染的丰碑》

4、“同仇敌忾”的造句

1) 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2) 在战场上大家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对付敌人。3) 国人同仇敌忾,打败了日寇的侵略。4) 狼牙山五壮士同仇敌忾的打击日本鬼子。5) 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6) 面对敌人我们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7) 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8) 大家同仇敌忾得责斥着落网的小偷。9) 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打击入侵者。

10) 解放军同仇敌忾得打击着日寇,英勇极了!11) 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12) 面对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同仇敌忾,斗争到底。13) 战士们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争取最后的胜利。14) 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15) 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16) 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5、《同仇敌忾》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聚集在一起,在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的黄埔军校中学习。他们秉承孙中山先生。亲爱精诚”的校训,在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以及北伐等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奋战。黄埔军校所培养的军事政治人才后来很多成为国共两党的精英和名将,黄埔军校因而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同仇敌忾》作者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为读者细致地描述了八年抗战中黄埔师生同学浴血奋战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他们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命运人生。

本月排行

    奇闻异事排行